学校主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1053/2527.htm

建设规划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  时间:2024-11-26 14:00:22  浏览:

专业代码:080911TK    学科门类:工学


一、 专业简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计算机系)成立于2000年,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齐全、办学经验丰富、学风优良。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等本科专业,并建设了多个专业和教育实习实践基地,为本科专业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平台支撑。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为我校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于2022年开始正式招收普通本科班。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和网络空间安全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以在政府、信息产业及其它国民经济领域从事信息安全相关的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依托学校“师范性、地方性和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立足山东、服务全国,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及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系统地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信息内容安全和信息对抗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具有较高网络空间安全综合专业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毕业五年后,能达到中级网络安全工程师水平。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目标1: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能正确运用网络空间安全的知识和技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目标2: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及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科学探究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3:应用能力】具有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具有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和响应能力,具有较强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4:科研能力】能紧跟网络空间安全的前沿发展领域,具有发现问题、查阅文献和总结归纳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组织实施和科研表达能力;

【目标5:终身发展】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能通过经验、合作、学习和实践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三、毕业要求

(一)毕业要求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工程所需的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具有密码学、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领域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网络空间安全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安全系统和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针对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等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安全技术工具,包括对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熟悉了解网络空间攻防对抗的基本技能,以及理解安全技术在防御上的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了解国家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网络空间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达到的毕业要求是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对应支撑情况如表1所示。

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四、开设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注:H”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度高、“M”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度中等、“L”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度低。

五、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二)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电路与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应用密码学、信息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对抗。

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性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实践课(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综合课程设计、应用密码学课程设计、网络攻防综合课程实践、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课程(包括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自主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第二课堂实践课程。

(三)课程结构及总学分和总学时构成

六、修读要求

本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学生至少修满173学分并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要求方可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教学计划进度安排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两类;

2. 通识必修课程共18门,39学分;通识选修课程最低修习要求为10学分。

(二)学科专业课程

1.学科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类;

2.专业必修课程17门,共计61学分;

3.专业选修课程共24门,要求最低选修32学分;

017032022 “国际专业课程”2学分,学生通过自学指定的一门国外知名大学的线上课程获得,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集中实践课程

1. 基础性实践课程4门,4.5学分;劳动教育课程2门,2学分;共计6.5学分。

2. 学科专业实践课程:必修6门,8.5分(其中课程设计5门每门0.5学分,毕业设计6学分);选修不少于2学分;共计10.5

3. 综合性实践课程包括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2门,专业见习2学分,专业实习8学分,合计10学分;

4. 自主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可认定4学分;

5. 第二课堂实践课程最低4学分;按4学分计;

总计:31学分

“自主学习与创新创业类实践课程”累计不超过4学分,可用于置换“学科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2学分和其它选修课或实践课的2学分。

八、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学分互认办法

参照学校团委下发的《188博金宝网站下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管理办法》,制定第二课堂实施方案和学分互认置换办法。

九、学业考核与毕业条件

(一)学业考核

1.理论课

专业中的理论课程的考核一般建议采用考试方式考试可分为期中、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由各课程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期末考试依据每学期教务处的统一组织、安排。考试形式可用笔试、面试、课程报告、项目开发等。笔试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课程必须经教研室主任同意并报分院教学院长批准方可实施。笔试考试时间原则上为120分钟,面试、课程报告由各课程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报教学分管院长批准实施。若一门课程分几个学期讲授的,每个学期均应进行考核、评定学期成绩,另外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通过课程互动、作业、合作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突出能力导向的课程评价模式。

2.实验课

实验课的考核应根据课程特点,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水平为导向,选择适当的考核方式,任课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程序设计、作品呈现等进行评价。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采用等级制以总评或者累计等方式评定学生的实验课成绩。

如果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既有理论教学部分又有实验教学部分,则实验课的考核成绩与理论课的考核成绩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大纲设计,分配相适应的权重比例,量化之后形成课程的总评成绩。

3.实验实训和集中实践类课程

实验实训和集中实践类课程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若课程包含校外实训、实践内容)共同评定,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课时周期确定校内外评价的权重。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实验实训成果、平时表现、操作能力、实训报告和态度等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给出考核成绩。

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或比赛,鼓励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可与综合实践、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学分互换。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选题采取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学生自选或学生自拟题目报指导教师核准的形式进行。毕业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和初步意见,在完成答辩的基础上,再由毕业论文答辩小组确定毕业论文的成绩,报学院答辩委员会评定。

基础性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及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等其他教学环节的学业考核依据教务处和学校的相关具体规定执行。

(二)毕业条件

学生毕业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必修课程最终成绩全部合格;

2.达到规定学分要求;

3.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要求并经188博金宝网站下载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

十、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

(一)规范课程目标达成

参照《188博金宝网站下载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构建完善的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的逻辑关系,要求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做到可评、可测,真正做到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达成有效方式以及促进学习的有效机制,从而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毕业生工作后的再反馈是人才培养修正的关键因素之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人才质量的有效标准,毕业生作为被检验的主体,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充分的发言权,作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

(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把握行业对于人才质量的需求

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与行业的密切联系与沟通,是人才培养与时俱进的重要保障。